编者按:学校温暖集体建设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,也关乎学校的优良校风和长远发展。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日前印发《关于全面推进学校“温暖集体行动”的方案》,旨在构建新时代学生个体和学校层面正向的“能量场”。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“温暖集体”建设,增强学校凝聚力、感召力,打造温馨校园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、幸福成长,“福建教育微言”推出《新时代学校百优温暖集体建设案例分享》专栏,聚焦党组织引领、文化浸润、师生互动及精准帮扶等生动实践,宣传推广我省大中小学温暖集体建设中的好故事、好做法,大力创设尊重、互助、友爱、担当的温暖集体“金字招牌”(以下人物均为化名)。
学校“光饼节”的温暖效应
福清滨江中学将每年3月11日定为学校的“光饼节”,把地方传统美食融入校园文化。2024年“光饼节”前夕,校园到处都弥漫着欢快热闹的气息,而九年级2班的佳佳却独自闷闷地坐在教室,与节日筹备氛围格格不入。
成长于单亲家庭的佳佳,长期承受着母亲过高的学业期望。强势的家教方式让她逐渐封闭自我,不仅在家与母亲陷入“冷战”,在学校时也日趋自卑和孤单。班主任林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曾多次尝试沟通,但收效甚微。林老师意识到,要真正帮助佳佳走出阴霾,必须疏解她与母亲之间的紧张关系,打开她的心结。
展开剩余76%转机就出现在这个“光饼节”的亲子活动中。林老师事先与佳佳的母亲深入沟通,邀请她带着女儿最爱的美食参与活动,并联合班级同学配合行动。
活动当日,在光饼制作区,佳佳默默地呆在一个角落。在班长主动牵起佳佳双手的瞬间,在同学们“我们都需要你”的呼唤中,这个忧郁的女孩终于走进人群,参与揉制、烤饼光饼,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第一次露出了笑容。
随后,林老师带佳佳来到“亲子厨艺园”,在一张灶台前找到她母亲。在林老师的巧妙撮合下,母女间的拘谨渐渐消除,沉默也打破了。佳佳看到妈妈精心准备的自己从小就最爱吃的番薯丸食材时,眼神瞬间柔化了。这时的母亲也因“现在忙里忙外的,好久没有给你做了”而愧疚了……母女俩开始携手合作时,林老师却悄悄地离开了。
当佳佳为母亲送上刚烤好的温热浓香的光饼时,那一声久违的“妈”让母亲热泪盈眶。佳佳还主动将光饼分给同学们品尝,同学们也都舒心地笑了。
此后,母亲开始调整教育方式,佳佳也逐渐理解母亲的艰辛,她们开始一起做家务,一起散步交流……在学校,佳佳也融入了班级,成绩稳步提升,最终考入了理想高中。
有温度的校园集体活动,净化了同学幼稚的心灵,打开了孩子难解的心结,拉近了亲子之间的情感。教师只要心中有大爱、行动有智慧,善用集体力量,发挥活动魅力,终将会使真情在师生、生生、亲子间传递、接续和发展。
莫愁前路无知己——轮椅上的王同学与集体的双向温暖
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王同学自小因病,只能常年与轮椅为伴。高中入学时,他心事重重:新同学会如何看待我?谁会乐于与我交往?紧张的学习和各种活动我怎么参加?
高一报到时,同班的谢同学早就等候多时,主动推他进入班级,学校也贴心地为他办理了专用的电梯卡。此后的高中三年,推轮椅、背书包、打午饭、背他上下楼……班上的同学都成为他的“双腿”,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,都汇聚成一股股暖流,无声地浸润着王同学的心田。直到很久以后他才得知,早在入学前的军训期间,班主任就进行了规划,悄悄与同学们协商援助计划。当时同学们没有一丝迟疑,只有一片响亮的应允。这份发自内心的接纳,让所有的帮助都化为日常和习惯,自然到无需道谢。
学校、师长与同窗的温暖,也悄然内化于王同学的生命中,滋养出他成熟的自我认知、乐观的生活态度,以及那份稳定而强大的精神内核。他不以弱者自居,不再只是温暖的接收者,更成了一束照亮他人的光,成为集体的贡献者。他用灿烂的笑容化解同学的种种担忧、用丰富的知识为同学答疑解惑、用动人的琴声传递学习的美好;校运会上,他每场必到,为同学们呐喊助威,并主动挑战单杠比赛,用坚实的双臂完成了对身体的超越,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。他常以“没有过不去的坎”与同学共勉,将乐观与坚韧,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正是这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守护与关爱,让王同学得以跨越身体的局限,在学习中畅享快乐,在生活中收获美好,在集体中找到了坚实的归属感与获得感。恰如王同学所言:“正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光亮,让我这抹灰暗的云朵有了绚丽的色彩。”同时,这位“特殊的伙伴”为大家确立了一个共同的温暖坐标,编织了一条独特的情感纽带,让集体的生命轨迹变得不凡。班级中“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不再是抽象的道理,而是可感的幸福,整个集体洋溢着温馨、友爱、团结、向上的氛围。
一颗匠心向暖阳:义剪队照亮小云的成长路
小云是福建工贸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一名助教。而四年前,她还只是该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。她饱受先天性脊椎侧弯的困扰,从未敢想象有朝一日能站上讲台,用一技之长照亮他人。这一切,都要从她与义剪队的相遇说起。
初入校园的小云性格内向、沉默寡言,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感让她难以融入集体,实训中长时间站立的疼痛更让她萌生退意。张老师察觉到她的困境后,精心“安排”了一次义剪活动,让小云结识了同样有身体残疾却乐观奉献的社区工作者李奶奶。“我曾以为,人生就那样了,可就在那些走街串巷的日子里,在那一件件帮人的小事儿里,我找到了生命的价值……”李奶奶那只布满老茧却无比温暖的手轻轻握着小云的手,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,让小云阴暗潮湿的世界第一次有了光亮。
在张老师的引导鼓励下,小云加入了学校义剪队。训练的日子固然艰难、枯燥,但那为她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、队友们抢着帮她提工具箱,老师为她打磨锃亮的剪刀、深夜里热气腾腾的宵夜……还有手把手的指导、心贴心的陪伴,都像是一颗颗小太阳,悄然融化了她心底的坚冰,让她忘记了病痛,技能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温暖中悄然精进。
从鼓楼国光社区到北峰寿山村,从屏东部养老院到福州市儿童福利院……中职三年,小云跟着义剪队,把爱的足迹洒遍城市街巷、山村角落,而她,也迎来了自己的“高光时刻”,她被社区评为“最美志愿者”;获得了2022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美发与形象设计比赛二等奖、福建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美发项目第三名等好成绩;还凭借着在义剪队的突出表现,被聘为学校助教,有了继续为这支团队发光发热的机会。
榜样的引导、老师的鼓励、朋辈的帮助成就了小云的自我蜕变。小云的故事,是许许多多普通人奋斗的缩影,或许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牡丹一样繁茂,但是可以和小云一样,是米粒一样的青苔,在爱的照耀下,努力绽放、默默奉献。
发布于:北京市臻牛所配资-郑州配资网-正规炒股配资-股票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